58歲截癱患者2個月重獲行走能力,重慶仁品康復師用專業與溫暖點亮希望
2025-11-20 10:46:36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第1眼TV-華龍網訊(記者/周玲玲 通訊員/潘嬪) 從完全癱瘓在床、痛觸覺喪失,到借助助行器獨立行走,58歲的孫大姐在仁品醫院康復醫學科經過2個月的系統治療,完成了一場生命的“逆襲”。這場跨越絕望與希望的康復之路,不僅見證了醫學康復的專業力量,更彰顯了康復師用共情與耐心搭建的溫暖橋梁。

時間回到2024年11月,孫大姐因胸髓腫瘤切除術后遺癥,出現雙下肢無力、麻木癥狀,初期需依賴輪椅出行。不料今年8月,病情急劇惡化,她完全癱瘓在床,胸以下痛觸覺逐漸消失。“截癱”“脊髓損傷”的診斷如同晴天霹靂,讓孫大姐陷入絕望:“我是不是一輩子都站不起來了?會不會成為子女的累贅?”負面情緒不斷吞噬著她的意志。?
為了進一步診治,孫大姐于9月慕名來到重慶仁品醫院康復醫學科尋求幫助。接診的周新主任團隊立即啟動全面評估,從肌力、肌張力到感覺功能、平衡能力,逐一細化檢查指標,最終為其量身定制了涵蓋運動療法、物理因子治療、心理干預的多維度康復方案。而直接負責孫大姐日常治療的康復師李文龍,成為了她康復路上最堅實的“支柱”。?
脊髓損傷康復訓練往往伴隨著枯燥與疼痛,患者極易因難以堅持而放棄。為幫助孫大姐渡過難關,李文龍摸索出“治療+嘮嗑”的獨特模式:訓練中,從被動關節活動到抗阻訓練,從核心肌群激活到平衡協調練習,每一個動作都精準把控強度與節奏;治療間隙,他化身“家人式”陪伴者,與孫大姐拉家常、聊生活,分享康復成功案例,讓原本煎熬的訓練變成“與更好的自己賽跑”的動力。?

“脊髓損傷患者面對的不僅是身體障礙,更有心理上的自我否定。”李文龍表示,他每天都會根據孫大姐的恢復進度動態調整訓練計劃,同時通過“嘮嗑”及時疏導她的焦慮情緒,用共情與鼓勵幫她重建信心。?
經過2個月的科學康復,孫大姐的身體迎來質的飛躍:雙下肢無力、麻木癥狀顯著改善,胸以下痛觸覺逐步恢復,更成功實現借助助行器獨立行走。當第一次扶著助行器穩穩邁出腳步時,孫大姐熱淚盈眶,反復說著“沒想到我還能再站起來”。?

“醫生制定康復方向,康復師則是陪伴患者一步步抵達目標的‘擺渡人’。”重慶仁品醫院康復醫學科周新主任介紹,脊髓損傷康復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支撐,更離不開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。康復師需精準判斷恢復情況、動態優化方案,同時以足夠的耐心與同理心,成為患者堅持下去的精神動力。?
周新主任提醒,脊髓損傷后3-6個月是黃金恢復期,早介入、早康復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;康復方案需結合患者年齡、損傷程度、并發癥等因素個性化制定,而家人的鼓勵與康復師的共情支持,更是患者挺過艱難時期的重要力量。?
生命或許會遭遇意外“暫停”,但愛與希望從未止步。孫大姐的康復故事,不僅展現了康復醫學的魅力,更傳遞了一個溫暖的信號:每一位康復路上的勇者,都能在專業與溫度的護航下,重新走向更好的自己。
責任編輯:周玲玲




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