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轮椅到助行器:一例截瘫患者在重庆仁品医院的康复历程-新华网
新华网 > 重庆 > 信息 > 正文
2025 11/24 11:15:47
来源:重庆仁品医院

从轮椅到助行器:一例截瘫患者在重庆仁品医院的康复历程

字体:

  2024年11月,58岁的孙大姐因胸髓肿瘤切除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、麻木,从最初依靠轮椅辅助行走,到今年8月症状急剧加重、完全瘫痪在床,胸以下痛触觉逐渐消失。面对“截瘫”的诊断结果,患者及家庭面临着身体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双重挑战。

  为改善功能、提升生活质量,患者于9月前往重庆仁品医院康复医学科寻求系统治疗。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新及其团队为她进行了全面评估,包括肌力、肌张力到感觉功能和平衡能力,并制定了一套涵盖运动疗法、物理因子治疗及心理干预等多维度的康复方案,循序渐进帮她恢复功能。​

  在康复过程中,治疗团队特别关注到脊髓损伤患者常伴随的心理适应问题。该院康复治疗师李文龙有自己的“小妙招”——从被动关节活动到抗阻训练,从核心肌群激活到平衡协调练习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;同时,李文龙嘴上也没闲着,和患者拉家常、聊生活、讲康复成功的案例,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,缓解焦虑情绪。

  经过2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,患者的功能状况有所变化:双下肢无力、麻木的症状改善,胸以下的痛触觉逐渐恢复。同时,她已经能够借助助行器实现独立行走。

  李文龙介绍,脊髓损伤患者面临的不仅是身体功能障碍,更有心理上的自我否定与社会角色丧失。因此,康复治疗师在脊髓损伤恢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评估与治疗能力,制定并动态调整康复计划,也需通过持续鼓励与支持,帮助患者坚持完成治疗。

  李文龙表示,系统性的康复介入是功能恢复的核心,其中几个关键环节尤为重要:

  1.早介入、早康复:脊髓损伤后3-6个月是黄金恢复期,及时干预效果显著。

  2.个性化方案:康复需结合患者年龄、损伤程度、并发症等制定针对性计划。

  3.心理支持同等重要:家人的鼓励、康复师的共情,是患者坚持的动力源泉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李华曾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