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連鎖 | 三城三院
舉不起的右手
袁老師是一名同行,一年前,突然右邊肩膀出現疼痛,因為自己是學醫的,她很清楚是夏季空調吹太多受涼后導致的肩周炎。因此,當癥狀產生的時候她采取了熱敷、擦藥、貼藥膏等一系列措施。漸漸地胳膊往后、向外展的時候也痛,直至后右手舉不起,握筆都難,有時挨著皮膚都會痛。嚴重時,晚上會被痛醒,袁老師只能靠吃止痛藥來緩解。
檢查后,我院中醫科幸大華醫師,幫助袁老師施針疏通關節囊,并用手法按摩增加了關節活動度。初步治療后,袁老師也感覺手臂活動起來輕松了許多。
幸大華醫師表示,肩周炎的高發年齡平均在51到55歲,女性更為多見。得了肩周炎的患者,典型的表現就是肩部痛,肩關節各個方向的主動、被動活動均受限。這是由于關節囊與周圍組織發生了炎性黏連,所以又稱為“黏連性關節囊炎”。
肩周炎確實是一種自愈性疾病,大多數人在癥狀較輕時,通過日常的活動即可自愈。但6個月時會進入黏連期,自然恢復的時間可能就要長達2年以后才可痊愈。很多患者認為它是自愈性疾病就不去管它,但時間長了,關節僵硬了,功能活動也會喪失。
幸大華醫師指出,肩周炎的發病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,在急性期主要以制動和口服止疼藥為主,可以進行輕微鍛煉,但一定不要粗暴,否則會適得其反,使分泌物增多,導致粘連加重。
另外,有些患者喜歡貼膏藥,或者采用按摩、拔罐的手段。但事實上,肩周炎本身就是軟組織炎癥反應,伴有滑囊炎積液,如果再熱敷,很容易增加炎性滲出,炎癥加重更快,康復也會越來越慢。
在慢性期,一定要找專業醫生檢查黏連的具體位置,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患者都適應做一些諸如上臂上抬、上臂外旋活動、雙手抱頭雙臂屈伸、爬墻練習等活動。